MICS 2024主席:
王连生
电子邮箱:
mics2024@163.com
时间:
2024.7.12-14
(加入到日程)
地点:
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
主办单位:
厦门大学信息学院
协办单位:
厦门大学医学院
数字福建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所
厦门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
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
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
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
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
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工委
学术支持:
EngMedicine 期刊
医学图像计算青年研讨会(Medical Image Computing Seminar,MICS)于2014年成立。MICS宗旨是为医学图像领域的全球华人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,增进本领域科研人员与医学专家的交流。MICS聚焦于医学图像计算领域原创性、引领性前沿研究,促进医工领域专家的互相了解、深入合作与研究交叉,已成为全国医学图像计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。MICS 2024会议继续聚焦于医学图像计算领域的最新原创、前沿研究,促进医工领域专家的相互了解、合作与交叉,拟邀请多位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、研究所、医院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做大会主题报告和特邀报告。
2024年的MICS会议将于7月12~14日在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举行 ,大会拟邀请大约2000位医学影像学、病理学和医学人工智能专家及知名企业代表线下参会。
现面向全球华人青年学者征集MICS2024大会报告讲者,相关事宜通知如下:
诚挚欢迎各位术同行积极推荐或者自荐优秀青年讲者,与全球同道专家和同学共聚厦门,共享MICS 2024学术盛宴!
MICS 2024继续面向在校学生征集研究成果短视频展示竞赛,鼓励广大学生融入 MICS 大家庭,扩大学生学术影响,为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助力。
视频内容可参考往期竞赛:
与上一届短视频展示竞赛类似,投稿视频应该满足以下要求:
MICS 2024组委会将举行两阶段的评选,从所有参赛者中产生一、二、三等奖各若干名。
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MICS 2024组委会所有。
医学图像计算青年研讨会(Medical Image Computing Seminar,MICS)创立于2014年,其宗旨是为医学图像领域的华人青年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,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,帮助青年学者融入学术研究大家庭。MICS聚焦于近两年内的医学图像计算领域原创研究,欢迎医学图像处理、计算机视觉、人工智能等新理论、新方法、新应用的展示,以及影像与临床医学、基础医学深度交叉的突破性进展报告。首届MICS在医学图像领域著名学者、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沈定刚教授(现为上海科技大学教授)的倡议下,于2014年12月在深圳大学举行。经过2015(济南)、2016(广州)、2017(上海)、2018(南京)、2019(苏州)、2020(大连-在线)、2021(西安)、2022(南京)、2023(太原)的蓬勃发展,MICS从参会人数不足百人到吸引几千名专家学者参与,已迅速成为全国医学图像计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。2024年的MICS会议将在厦门举办,预计参会人数2000-2500人,欢迎全球同道专家和同学共聚学术盛宴!
MICS 2024组委会现向各界诚招赞助合作伙伴,作为医学图像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会议之一,您可以通过赞助MICS进一步扩大影响力。
各级别赞助商的通用赞助权益
备注:不同级别的赞助企业可享受不同的企业权益(以下各项如涉及赞助单位顺序,均以钻石、铂金、金牌、银牌赞助企业顺序排序,同一级别的排序将综合考虑赞助确定时间和历史赞助总额)。
联系人:王连生
电子邮箱:mics2024@163.com
沈定刚(上海科技大学)
王乾(上海交通大学)、刘勇(北京邮电大学)、杨欣(华中科技大学)、何晖光(中科院自动化所)、张道强(南京航空航天大学)、陈新建(苏州大学)、施俊(上海大学)、夏勇(西北工业大学)、倪东(深圳大学)
徐军(南京信息工程大学)
王连生(厦门大学)、王洪凯(大连理工大学)、庄吓海(复旦大学)、刘再毅(广东省人民医院)、许燕(北京航空航天大学)、赵世杰(西北工业大学)、强彦(中北大学)、雷柏英(深圳大学)
王向学(南京信息工程大学)、王妍(华东师范大学)、王艳(四川大学)、王骏(上海大学)、王瑞轩(中山大学)、王鹏(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)、王满宁(复旦大学)、邓先波(武汉协和医院)、龙丹(浙江省肿瘤医院)、叶初阳(北京理工大学)、田沄(北京师范大学)、史骏(合肥工业大学)、史颖欢(南京大学)、冯远静(浙江工业大学)、冯原(上海交通大学)、冯筠(西北大学)、匡湖林(中南大学)、朱闻韬(之江实验室)、乔立山(山东建筑大学)、刘且根(南昌大学)、刘昊(宁夏大学)、刘彦北(天津工业大学)、许铮铧(河北工业大学)、牟天(深圳大学)、杜少毅(西安交大)、杜磊(西北工业大学)、李志成(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)、李策(兰州理工大学)、李镇(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)、杨华光(武汉大学人民医院)、杨洋(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)、杨冠羽(东南大学)、杨鑫(深圳大学)、肖德强(北京理工大学)、吴丹(浙江大学)、吴烨(南京理工大学)、何克磊(南京大学)、何宏建(浙江大学)、张平平(大连理工大学)、张立箎(上海交通大学)、张孝勇(复旦大学)、张枢(西北工业大学)、张欣(西北工业大学)、张轶哲(南京理工大学)、张俭嘉(中山大学)、张腾(南京信息工程大学)、张鑫(华南理工大学)、陈万远(浙江省人民医院)、陈宇飞(同济大学)、陈勋(中国科学技术大学)、陈耿(西北工业大学)、邵伟(南京航空航天大学)、罗烨(同济大学软件学院)、周丰丰(吉林大学)、周涛(南京理工大学)、单洪明(复旦大学)、练春锋(西安交通大学)、赵荣昌(中南大学)、赵悦(重庆邮电大学)、赵维(北京航空航天大学)、胡凯(湘潭大学)、柯晶(上海交通大学)、饶波(华中科技大学)、宣锴(南京信息工程大学)、骆功宁(哈尔滨工业大学)、顾实(电子科技大学)、钱晓华(上海交通大学)、徐小维(广东省人民医院)、徐宏明(大连理工大学)、高跃(清华大学)、高智凡(中山大学)、高舒展(南京脑科医院)、郭翌(复旦大学)、黄美燕(南方医科大学)、黄韫栀(南京信息工程大学)、曹晓欢(联影智能)、戚世乐(南京航空航天大学)、袭肖明(山东建筑大学)、蒋希(电子科技大学)、焦一平(南京信息工程大学)、雷涛(陕西科技大学)、潘永生(上海科技大学)、戴西件(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)、檀韬(荷兰癌症研究所)、魏本征(山东中医院大学)、魏红江(上海交通大学)
王凡(西安交通大学)、王玉林(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)、王帅(杭州电子科技大学)、王政霞(海南大学)、王烁(复旦大学上海医学)、王彬(太原理工大学)、王猛(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)、王琦(天津工业大学)、王雅萍(郑州大学)、王醒策(北京师范大学)、石镇维(广东省人民医院)、田启源(清华大学)、冯衍秋(南方医科大学)、兰伟(广西大学)、兰恒荣(清华大学)、毕卉(常州大学)、毕夏安(湖南师范大学)、朱磊(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)、任文琦(中山大学)、任尚杰(天津大学)、刘风(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)、刘巧红(上海健康医学院)、刘帅奇(河北大学)、刘羽(合肥工业大学)、刘红英(天津大学医学部)、刘贻曼(上交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)、刘辉(中国矿业大学)、汤红忠(湘潭大学)、许夏瑜(西安交通大学)、许镭(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)、孙鸿飞(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)、杜宇慧(山西大学)、杜杰(深圳大学)、李晨(东北大学)、李瑾(南京信息工程大学)、李衡(南方科技大学)、杨鹏(深圳大学)、束旭俊(东部战区总医院)、吴永飞(太原理工大学)、邱武(华中科技大学)、余晋刚(华南理工大学)、宋有义(深圳大学)、宋艳涛(山西大学)、张小利(吉林大学)、张秀明(浙大医学院一附院)、张拓(西北工业大学)、张林(中国矿业大学)、张祎(浙江大学)、张意(四川大学)、张毅(西安电子科技大学)、陆铖(广东省人民医院)、陈俊颖(华南理工大学)、陈浩(香港科技大学)、陈梁骏(西安交通大学)、陈辉(东部战区总医院)、范登平(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(ETH)、明文龙(南京信息工程大学)、罗月梅(南京信息工程大学)、岳广辉(深圳大学)、周光泉(东南大学)、周毅(东南大学)、郑天雷(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)、屈靓琼(香港大学)、赵立(浙江大学)、赵伟(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)、赵涓涓(太原理工大学)、赵程(深圳大学)、郝小可(河北工业大学)、胡战利(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)、洪义(上海交通大学)、姚晨龙(上海市儿童医院)、袁奕萱(香港中文大学)、徐肖攀(空军军医大学)、徐晨初(安徽大学)、徐酩(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)、高飞(上海科技大学)、郭小英(山西大学)、唐晓颖(南方科技大学)、黄炳升(深圳大学)、曹九稳(杭州电子科技大学)、曹国刚(上海应用技术大学)、龚南杰(清华海峡研究院)、龚敬(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)、章勇勤(西北大学)、隋尧(北京大学)、葛宝(陕西师范大学)、韩楚(广东省人民医院)、覃文军(东北大学)、程健(北京航空航天大学)、温旭云(南京航空航天大学)、谢雨彤(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)、雷一鸣(复旦大学)、薛武峰(深圳大学)、薛洁(山东师范大学)
马文娟(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)、马婷(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)、甘晓(南京信息工程大学)、刘亮亮(河南农业大学)、刘曌雯(西北工业大学)、李琰(河南工业大学)、连盛(福州大学)、肖力(中国科学技术大学)、吴振宇(西南交通大学)、迟剑宁(东北大学)、张帆(电子科技大学)、张建鹏(阿里巴巴达摩院)、张晴(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)、畅江(山西大学)、周谊航(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)、周渊(复旦大学)、郑申海(重庆邮电大学)、郑强(烟台大学)、骆俊朋(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(淮河医院))、秦培武(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)、高炬(苏州大学附属广济医院)、章为川(陕西科技大学)、章国道(杭州电子科技大学)、韩素雅(郑州大学)、曾宏伟(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)
医学图像计算青年研讨会(Medical Image Computing Seminar,MICS)创立于2014年,其宗旨是为医学图像领域的华人青年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,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,帮助青年学者融入学术研究大家庭。MICS委员会是MICS各项活动的策划和执行机构。为了进一步丰富MICS的活动,更好的服务本领域的青年学者和学生提升MICS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,现面向大学、研究所、医院和工业界招纳本领域青年学者加入MICS委员会。
申请时间:即日起至2024年7月10日
申请资格:来自大学、研究所、医院和工业界的本领域青年学者
申请流程:填写申请表格,并发送给赵世杰教授(shijiezhao@nwpu.edu.cn),主题“2024MICS委员会新委员申请-姓名-单位”
请点击自行下载申请表: MICS委员申请表.docx